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PAOD
前言

人體的動脈內壁通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厚並失去彈性,加上脂肪攝取過高,膽固醇在動脈內壁形成脂肪堆積(粥狀斑塊),造成動脈狹窄而導致血管阻塞,使得血液循環受阻無法暢通流動,稱之為「動脈粥狀硬化」。此類動脈血管硬化的表現是全身性的;發生在心血管時稱為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稱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症狀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最常見發生於下肢血管,常出現的症狀是間歇性跛行及下肢缺血症狀。

  • 間歇性跛行:多數的血管阻塞是慢性且漸行性的,常在運動時感下肢肢體的疼痛,於休息時即可緩解,此稱為間歇性跛行。
  • 下肢缺血症狀:主要症狀為腳麻、冰冷、末端皮膚呈現藍黑色。當缺血程度更嚴重時,到最後就會發生組織壞死之情形,當病患下肢有傷口時也會因血管阻塞缺血造成營養不良而導致傷口潰爛難以癒合之情形。
  • 症狀分級(Fontaine Classification)
第一階段  無症狀,不完整的血管阻塞
第二階段  肢體間歇性跛行;輕微疼痛
階段IIA    間歇性跛行;輕微走路超過200米時,感到跛行
階段IIB    間歇性跛行;嚴重步行不到200米時,感到跛行
第三階段  連休息時腳都會痛
第四階段  足部有潰瘍、傷口無法癒合或皮膚壞死

風險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會讓下肢因長期缺血導致組織壞死、傷口感染、截肢甚至死亡。

原因

吸煙、糖尿病、血脂異常、高血壓、有血管粥狀硬化家族史、年齡……等,任何會造成血管粥狀硬化的危險因素都會導致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檢查方式

  • 臨床症狀檢查
  • 腳踝-手臂壓力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 ABI)
  • 超音波血流儀 (Vascular Doppler Ultrasound)
  • 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
  • 動脈血管攝影 (Arterial angiography)

治療方式

  • 藥物治療
  • 介入性治療(氣球擴張、支架置放)
  • 高壓氧治療

Comments are closed.
Social Share Buttons and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