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文傑醫師
父親節專欄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代謝和解毒器官,若肝功能不佳,影響健康甚劇,經常爆肝加班的爸爸們,要仔細留意肝所發出來的警訊,盡早就醫治療。肝若不好,早期通常沒什麼症狀,因為肝臟內部沒有痛覺神經,再累也不叫苦,因而有「沉默的器官」之稱。
員生醫院肝膽胃腸科主任醫師吳文傑指出,一旦肝臟出問題,早期會胃口差,無端感到疲倦、想睡,且注意力不集中。等到發炎嚴重,黃疸就跑出來,眼睛、臉色呈現泛黃,也使不上力氣。進入晚期,肚子開始脹腹水,與心臟、腎臟患者全身水腫不同,肝不好的人可能四肢很瘦,只有肚子凸起,且手掌有紅斑、胸前冒蜘蛛痣。如果有這些症狀應立即就醫,抽血檢查、照超音波,評估肝臟有無發炎,或是脂肪肝、肝硬化、腹水等症狀。
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彩色人生變黑白!根據2014年世界癌症報告的數據顯示,肝癌是造成亞太地區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在台灣肝癌也被稱為國病,有90%的肝癌患者與病毒性肝炎有關。長期的慢性肝臟發炎,可能導至肝硬化,大約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
肝癌通常到晚期才有症狀,不同於人體的其他器官或組織,肝臟神經分佈在表面,肝臟內部少有,因此,當肝臟長出小顆腫瘤時,幾乎不會疼痛,身上也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如果沒有定期篩檢,非常容易忽略。小型肝癌就像是無聲的殺手,在沉默中進擊,大約有60%小型肝癌都不會產生症狀。一般情況下等到出現肝癌症狀時,通常已是肝癌晚期。
保肝要睡飽 多吃綠色蔬菜
要保護肝臟,吳文傑提醒做好以下六件事:
一、避免感染肝炎病毒:病毒有5種,A、E型經由口腔傳染,應避免喝生水、吃生食,到疫區需打疫苗;B、C、D型主要是血液傳染,嚴禁共用針頭、牙刷、刮鬍刀等,避免不必要的輸血、穿耳洞、刺青。此外,肝炎也可透過性行為傳染,若有局部傷口、潰瘍,要做好防護措施。
二、避免肝臟過勞:充足睡眠是養肝首選,如果睡不好,肝臟代謝就差,人也跟著虛弱,像C肝患者多半有睡眠障礙。吳文傑說,可參考中醫主張,最好在深夜11點至凌晨3點熟睡,把握養肝黃金時段。
三、培養良好飲食習慣:多吃保肝食物,吳文傑最推薦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A、C、E,可抗氧化,像地瓜葉纖維質多,可助排便排毒,是高CP值的選擇。同時,要少吃傷肝食品,花生、玉米、不明來歷的花生醬,放久會產生黃麴毒素,容易傷肝;其次是加工食品,添加化學物,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另外,油炸、過甜食品會造成三酸甘油脂、膽固醇上升,增加脂肪肝機率。
飲酒不過量 定期健康檢查
四、盡量不喝酒:酒精會導致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累積久了,易產生肝硬化與肝癌,最好避免喝酒。如果無法戒除,建議一周少於2次,每次少於500cc的啤酒或2杯30cc的高粱。
五、減少藥物使用:吃不明來歷的中藥,造成肝衰竭,因而換肝的大有人在。用藥需經醫師診斷,由藥師調劑再使用,切勿聽信偏方,耽誤治療。
六、定期健檢:肝癌的高危險群主要是B肝、C肝,應做定檢與追蹤,尤其國內B肝患者約300萬人,最好一年照2次超音波。而有家族病史者罹癌機率較高,更應追蹤檢查。
B肝、C肝已有抑制病毒的藥物,符合資格者可健保給付,獲得良好治療效果。吳文傑表示,若肝已發炎,休息時間要比正常人長一些,心情放鬆、睡好一點,恢復度較佳。爸爸們如果常熬夜加班,要提高警覺,有異常就要趕緊就醫,子女們可趁著父親節陪爸爸去做健檢,就是最好的禮物。
B肝轉肝癌風險評估
風險因子 | 分數 | |
性別 | 女性/男性 | 0/2 |
年齡 | 30-34/35-39/40-44 | 0/1/2 |
45-49/50-54/55-59 | 3/4/5 | |
60-65 | 6 | |
肝功能 | <15/15-44/≧45 | 0/1/3 |
E抗原 | 陰性/陽性 | 0/3 |
肝癌家族史 | 無/有 | 0/2 |
喝酒史 | 無/有 | 0/1 |
總分越高,肝癌風險越大 |
C肝轉肝癌風險評估
風險因子 | 分數 | |
性別 | 女性/男性 | 0/2 |
年齡 | 30-34/35-39/40-44 | 0/1/2 |
45-49/50-54/55-59 | 3/4/5 | |
60歲以上 | 6 | |
肝功能 | ≦15/16-45/>45 | 0/2/4 |
AST/ALT | <1/≧1 | 0/2 |
肝硬化及病毒特性 | 無肝硬化非第一基因型 | 4 |
無肝硬化第一基因型
低病毒量(<23000 IU/ML)/高病毒量 (≧23000 IU/ML) |
5/6 | |
肝硬化 | 10 | |
總分<13低風險;13-18中度風險;>18高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