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奕中 醫師

前言: 衛福部健保署在2017年公布最新疾病費用統計,2016年健保費用前10大疾病,急、慢性腎臟病以花費483億元位居第一,而洗腎人口高達8萬5千人,也創史上新高。然而,在進入洗腎之前這段稱為「慢性腎臟病」的階段,其實佔了全台將近10%左右的人口(200多萬人),但這10%的病人卻只有10%的人知道自己本身是慢性腎臟病的患者。此數據凸顯出慢性腎臟病的篩檢、追蹤及照護衛教的重要性。故此筆者今天從腎臟功能、慢性腎臟病的分期、篩檢及飲食衛教來說明。

  1. 腎臟功能:
    腎臟主掌六大功能,包含調節水分、血壓、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排除代謝廢物與外來化學物質、及製造和分泌荷爾蒙 (紅血球生成素(EPO)、維他命D)。在腎臟功能逐漸失去之後,便會出現水腫、貧血、酸血症、維他命D缺乏以及尿毒症等等症狀。
  2. 慢性腎臟病定義及分期:
    根據目前台灣腎臟醫學會慢性腎臟病的定義,只要有以下任一種表現(見表一),且持續三個月以上,即可符合慢性腎臟病的診斷條件。而其中,依據腎絲球過濾率(GFR),又分成慢性腎臟病的第三期(GFR<60)、第四期(GFR<30)及第五期(GFR<15)(見表二)。
    (表一)
    (表二)
    (資料來源: 台灣腎臟醫學會)
  3. 慢性腎臟病高危險族群:
    如何知道本身是不是慢性腎臟病高危險族群呢? 高危險族群主要分成十大類,包含糖尿病患者、高血壓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蛋白尿患者、痛風患者、65歲以上老年人、長期服用藥物患者、有腎臟病家族史、抽菸以及代謝症候群患者。其中我們國人有將近45%的洗腎患者是因糖尿病腎病變所造成,所以糖尿病患者本身就是要好好監測腎功能的一個族群。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也是高危險群。根據長庚醫院的研究指出,姐妹之中若是有腎臟病,則姐妹有高達六倍的機會得到慢性腎臟病。兄弟間若是有腎臟病,則兄弟有高達4倍的機會得到腎臟病。所以若是兄弟姊妹之間有腎臟病,我們本身也要作腎功能及尿液的篩檢。而經常吃止痛藥、來路不明的藥物及中草藥的患者,也是高危險族群,都需要定期作篩檢。(資料來源: 勞工保險局)
  4. 慢性腎臟病症狀自我篩檢: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症狀,以「泡水高貧倦」五字訣來作自我篩檢。「泡」表示泡泡尿,「水」表示水腫,「高」表示高血壓,「貧」表示貧血,「倦」表示全身疲倦。若是經常有這些症狀的出現,應該作腎功能及尿液的篩檢以免錯失早期診斷及治療的黃金時間。
    (資料來源: 勞工保險局)
  5. 慢性腎臟病飲食及生活習慣須知:
    慢性腎臟病患者要記得:「三多、三少、四不、一沒有」的口訣來保養腎臟。「三多」是多纖維、多蔬菜、多喝水(須注意沒有水腫);「三少」是少鹽、少油、少糖;「四不」是不抽菸、不憋尿、不熬夜、不吃來路不明的藥物;「一沒有」是沒有鮪魚肚,也就是控制體重不要肥胖。除此之外,定時依照醫囑服用藥物,像是糖尿病及高血壓藥物,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6. 結語:
    慢性腎臟病患者占國人總人口數10%,卻只有10%的患者知道自己有此疾病,實在是我們應該要經常跟普羅大眾宣導及衛教的課題。藉此我們才能讓更多的人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延緩腎功能惡化,避免需要透析治療(俗話說的洗腎)或者換腎的命運。

Comments are closed.
Social Share Buttons and Icons powered by Ultimately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