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社20190527)臺灣駐蒙古代表處為推展臺灣健康觀光,協助臺灣的三軍總醫院、員榮醫院、圓蒙真國際醫療平臺(Luxury Wellness)來蒙參加「2019烏蘭巴托旅展」,盼能吸引更多的蒙古朋友到臺灣旅遊,以及享受優質的健檢及醫療服務。
圓蒙真國際醫療平臺董事長李秉昆表示,為期三天的「旅展」在今(26)日落幕,許多蒙古朋友對於該平臺與臺灣員榮醫院合作推出的健康旅遊頗感興趣,一方面可以享受臺灣四季如春的氣候及藍海風情,一方面亦可獲得專業健檢諮詢。
三總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方文輝指出,本次為許多蒙古朋友提供醫療諮詢,也更加瞭解蒙古的醫療需要,例如蒙古小兒科案例多為心臟及神經疾病,這些都是透過產前篩檢就可以發現的重大缺陷。
駐蒙古代表處副代表嚴竹蓮表示,根據蒙古旅遊統計,每年約有160萬人次出國旅遊,20萬(12%)為醫療目的,代表處自2018年首次在蒙古推廣健康觀光,赴臺醫療及健檢的人次即大幅增加;本年特別邀請臺灣醫院及企業親自派團參展。
訊息來源:駐蒙古代表處
立夏過後仍濕冷 這樣吃最養生
時序已進入24節氣後的立夏,夏季開始,但立夏日過後天氣仍持續低溫濕冷,冷熱溫差變化大,員生醫院中醫部主任林親怡提醒民眾,多吃些時令盛產的蔬菜水果保健,在涼涼濕冷的天氣裡還可以加點當歸、黃耆和嫩薑,暖身、暖胃又不會上火。
立夏之後,天氣逐漸進入春末、夏初,冷熱變化頻繁時節,過去立夏過後暑氣降臨,開始進入濕熱濕黏的氣候,此一時節身體免疫機能變化甚大,腸胃機能減弱、易引起不適,中醫觀點,建議在此時節多吃些節令時蔬鮮果,以涼性、溫性的如蘋果、檸檬和番茄,避免吃冰鎮水果,不是時令的蔬果更不宜多食,才能顧好腸胃,為即將來臨的酷暑打下基礎。
台灣俗諺說「穀雨補老媽、立夏補老爸」,提醒民眾勿忘在這兩個節氣,為家中年長雙親補補身;立夏進補,多是涼補,但連日下雨、低溫濕冷,不妨酌加一點溫性中性食材藥材暖暖身子。
林親怡表示,立夏時節屬於肝氣漸弱、心氣漸強,飲食應以偏酸為原則,補腎來助肝,強化胃腸功能,以抵禦接下來的暑氣的侵害,例如豬腳麵線配上瓠瓜(葫蘆、蒲瓜)是立夏時節補身最好食品;若比較濕涼的天氣時,可以酌加當歸、黃耆、米酒,既能提味、又可暖身。另外,民眾也可在家自製醃嫩薑,既可暖胃且不會上火。
立夏過後養生,要注意符合「不時、不食」的原則,意即不是當令的食材食物,就避免食用、盡量少吃。林親怡也提醒,節氣前後,氣候變化顯著,應適時做些運動,讓身體能排汗為原則;更要注意天氣變熱後的「濕氣」引發皮膚疾病、香港腳等疾患發生,可藉由保持乾燥、乾爽的衛生習慣保健預防。
(中時 )
近期留言